友情链接
全国服务热线
筑业网 > 行业资讯
热门资讯
贡献排行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政府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在未来5-10年中,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容量将继续增加,对建筑企业来说,市政建设领域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那么未来发展的重点在哪里?通过分析15年历史数据(包括城市和县城,乡镇数据均不纳入统计),本文总结了市政工程行业的四大发展趋势,希望能对建筑企业有所启示。
1、建设投入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
1978年我国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2000年之后开始突破2000亿元,并进入快速增长期,尤其在2009年国家四万亿投资之下,投资额实现两连跳,迅速从2008年的9000亿元突破到2009年的1.2万亿,再到2010年的1.6万亿,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6.3%。
在历经10年的投资高速增长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大体完成,2012年之后投资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通道,近几年的投资额基本稳定在2万亿左右,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1万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
2、建设能力显著增强,但城市、县城差距仍较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开辟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相继建设了一大批供水、燃气、供热、道路、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公园绿地等项目,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功能大大增强。近15年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各项数据均翻了好几番,其中轨道交通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增长速度尤其之快,已建成轨道交通长度从2002年的200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3586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2年的40.0%提高到2016年的93.4%;但总体来说,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饱和,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也将成为市政工程企业区域发展的方向之一。
2016年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发展情况
1)道路:
长度(万公里):城市38.2,县城13.2
面积(亿㎡):城市75.4,县城25.3
2)轨道交通(公里):30个城市已建成轨道交通长度3586公里,39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长度4870公里
3)燃气普及率(%):城市95.8,县城78.2
4)供排水:
供水管道(万公里):城市75.7,县城21.1
排水管道(万公里):城市57.7,县城17.2
5)污水处理:
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厂(座):城市940,县城1273
无害化日处理能力(万吨):城市62.1,县城19.1
6)园林绿化: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公顷):城市220.4,县城63.3
公园绿地面积:城市65.4,县城17.1
3、建设投融资实现多元化,民间资本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已由1978年前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逐步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发行债券及企业自筹等多种渠道拓展。目前市政设施建设投资已经形成多元化局面,政府投资、银行贷款、民间资本成为主要力量,三者投资比例占投资总额的85%左右。同时,县城与城市相比,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主要靠自筹资金,这也是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管是从建设总量,还是从增长率来看都远不及城市市政建设的原因之一。
民间投资已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入库PPP项目有13554个、投资额16.4万亿元,已签约落地项目2021个,总投资3.3万亿元。其中入库的市政工程类项目就有4732个,投资额4.4万亿元,已签约落地项目879个,投资额1.3万亿元,落地项目数及投资额均位列细分行业第一位,污水处理、市政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管网这几个细分领域的PPP项目较多。未来,如何利用市场机制让民间资本充分参与市政工程投融资项目,如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消除民间资本的后顾之忧,如何建立多元化的退出机制等等都是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4、投资结构迈出新步伐,轨道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将成为建设的重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供水问题,投资结构单一,行业发展不平衡。“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发展,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尤其在供水、供热、公共交通等方面,投资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道路桥梁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最大的板块,2016年市政道路桥梁投资额接近1万亿元。
轨道交通是未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最具投资潜力的板块,近三年内(2016-2018)我国轨道交通投资额将达到1.6万亿元,平均每年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以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中,轨道交通的占比可能会从2016年的23%增长到40%甚至50%,成为城市市政公用建设中最大的投资领域,将吸引一大批建筑企业进入该领域。
随着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概念热度再增,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十二五末期,我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约50万公里,地下管廊长度却不足1000公里,考虑其上亿元的单公里造价,地下管廊长期投资空间巨大。“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干线、支线地下综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以每公里1亿元的造价计算,总投资规模约8000亿元,年均1500亿规模。未来上万亿投资空间背景下,具有地下施工能力、市政设计能力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海绵城市建设将拉动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将有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6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5.4万平方公里,按年复合增长率3%估算,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按住建部估计的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1-1.5亿元测算,到202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2-1.8万亿;到203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6.4-9.6万亿元。
其他资讯:
友情链接
全国服务热线